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解及演进研究:1952~2012

被引:12
作者
王欣亮 [1 ]
严汉平 [1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演进;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4.03.01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为主题,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时间演进和空间分解的双重视角,分别对我国整体、板块以及省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以及收敛趋势分析,测算结果得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间随经济体制的变动及宏观政策的调整呈现出四个明显阶段,而我国板块及各省的经济增长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及变化阶段性。从而提出政府应降低市场调控范围与力度,并促进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注重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完成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J].
王兵 ;
朱宁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32-45+73
[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J].
钞小静 ;
任保平 .
经济研究, 2011, 46 (04) :26-40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J].
陶长琪 ;
齐亚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1) :19-32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 [J].
蔡昉 ;
都阳 ;
王美艳 .
经济研究, 2008, (06) :4-11+36
[6]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J].
金相郁 .
经济评论, 2007, (05) :107-112
[7]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8]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9]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10]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