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现状与对策

被引:12
作者
蒋文华 [1 ]
黄立新 [1 ]
于道平 [2 ]
机构
[1]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关键词
江豚; 迁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策;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10.03.021
中图分类号
S937 [水产资源保护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现存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400头,处于十分濒危的状况。由于长江生态环境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因此,迁地保护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避免其灭绝的保护策略。2001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夹江水域成功构建了迁地保护江豚繁殖种群,并且2003年以来共有6头小江豚出生,目前其个体数量为11头。为加强对该迁地保护种群的有效管理,采取了夹江环境整治、鱼种结构调整和豚类疾病防治等措施,同时还开展了半自然夹江水域的江豚行为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目前建群者为11个个体,均来自安徽铜陵江段及其繁殖的后代,缺乏与其他江段的江豚进行个体交流,现有迁地保护群体的代表性不够;(2)在夹江中出生的部分个体即将参与繁殖,存在近交衰退的风险;(3)夹江中迁地保护群体非常脆弱,在2008年初的极端冰冻雨雪灾害条件下,1头即将分娩的母豚死亡;(4)由于受夹江整体环境的限制,迁地保护种群数量的扩大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的保护和管理对策:(1)建议从长江其他江段补充个体到夹江中,或者和其他豚类保护单位进行江豚个体交流,以完善迁地保护群体的代表性;(2)加强对该群体的繁殖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3)选择通江河段,建立新的迁地保护基地,以防止极端气候条件的再次发生而导致迁地保护行动的失败。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一只长江江豚妊娠期昼间行为及其时间分配 [J].
束家宽 ;
蒋文华 ;
郑邦友 ;
韩德民 ;
尚启亮 ;
于道平 .
兽类学报, 2009, 29 (02) :210-215
[2]   长江江豚哺乳期母豚昼间行为和时间的分配 [J].
束家宽 ;
蒋文华 ;
郑邦友 ;
韩德民 ;
于道平 .
兽类学报, 2008, (01) :20-27
[3]   长江江豚对人工投食适应过程的观察 [J].
于道平 ;
蒋文华 ;
韩德民 .
兽类学报, 2007, (04) :365-369
[4]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J].
王丁 ;
王克雄 .
自然杂志, 2007, (02) :115-118+127
[5]   半自然水域中母仔长江江豚呼吸行为的初步观察 [J].
蒋文华 ;
于道平 .
动物学杂志, 2006, (04) :97-99
[6]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春季昼间活动节律的观察 [J].
蒋文华 ;
于道平 .
动物学杂志, 2006, (03) :54-58
[7]   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J].
郝玉江 ;
王丁 ;
张先锋 .
兽类学报, 2006, (02) :191-200
[8]   长江湖口至荻港段江豚春季对生境选择的初步分析 [J].
于道平 ;
王江 ;
杨光 ;
章贤 .
兽类学报, 2005, (03) :302-306
[9]   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行为谱的构建 [J].
肖建强 ;
王丁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3) :253-258
[10]   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的集群规模及其时空分布 [J].
魏卓 ;
王丁 ;
张先锋 ;
王克雄 ;
高道斌 .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03) :24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