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15
作者
王晨野
汤洁
李昭阳
毛子龙
汪雪格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力; 逐步回归分析; 吉林西部;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5.077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量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914 / 19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洛伦茨曲线的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J].
汪雪格 ;
汤洁 ;
李昭阳 ;
王晨野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3) :310-313
[2]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J].
侯伟 ;
匡文慧 ;
张树文 ;
张养贞 ;
李颖 .
生态环境, 2006, (04) :752-756
[3]   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分形研究 [J].
李昭阳 ;
汤洁 ;
孙平安 ;
林年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2) :250-258
[4]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仙桃市为例 [J].
胡贤辉 ;
杨钢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1) :35-38
[5]   东南丘陵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J].
莫宏伟 ;
任志远 ;
谢红霞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551-556
[6]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人文驱动因子模拟分析 [J].
甘红 ;
刘彦随 ;
王大伟 .
资源科学, 2004, (02) :88-93
[7]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8]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
[9]   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 [J].
刘纪远 .
遥感学报, 1997, (03) :225-230
[10]  
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党安荣等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