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崇敬
马施民
郭彪
王孝亮
杨光
张傲翔
夏永翊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二连盆地群; 地层划分与对比; 大磨拐河组; 伊敏组;
D O I
10.13199/j.cnki.cst.2014.04.027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建立整个内蒙古二连盆地群的含煤地层对比格架,采用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通过古生物特征、标志层及岩性-岩相旋回组合特征综合对比,认为介形类女星介-湖女星介-土形介组合和孢子花粉刺毛孢-放射库里孢-孤独三孔孢-多角穴不等孢组合分别在该盆地广泛分布于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而大磨拐河组三段泥岩段可作为该盆区对比的标志层,对比结果可信。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可划分为2组(共含5段),下3段地层归于大磨拐河组,为下含煤段;上2段地层归于伊敏组,包含有上含煤段,从而基本建立起整个二连盆地群的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空间分布格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08+125 +12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