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责任的认定与特征看中国的国际责任

被引:13
作者
李东燕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
[3] 不详
关键词
负责任大国; 国际责任; 大国责任;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学者已就"负责任大国"和"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笔者认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国际责任"的不同认定来源及其基本属性,尤其是广义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责任"应成为自我定义及他方定义"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鉴于"国际责任"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和矛盾的概念,我们应慎重使用"负责任大国"、"大国责任"及"国际责任"等概念。相比之下,采用"国际贡献"和"国际共同责任"等说法更为恰当。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分析
    徐正源
    [J]. 教学与研究, 2010, (01) : 59 - 66
  • [2] 莫让“国际责任”给忽悠掉了
    王义桅
    [J]. 世界知识, 2007, (22) : 63 - 63
  • [3] 大国的责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金灿荣, 2011
  • [4] 国际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程晓霞,余民才主编, 2005
  • [5]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1989
  • [6] 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M]. 人民出版社 , , 1975
  • [7] 潘基文在’’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启动仪式上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讲话. http://www.un.org/chinese/sg/2009/greenlight.shtml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