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李玉梅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黄土; 碳酸盐; 碳同位素; 古环境; 高温大降水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δ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研究认为,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13Csc值降低,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低δ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2]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J].
施雅风 ;
贾玉连 ;
于革 ;
杨达源 ;
范云崎 ;
李世杰 ;
王云飞 .
湖泊科学, 2002, (01) :1-11
[3]   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地质科学, 2001, (03) :364-369
[4]   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地层学 [J].
姚檀栋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65-170
[5]   中国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J].
顾兆炎 ;
韩家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0, (01) :41-55
[6]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J].
施雅风 ;
刘晓东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科学通报, 1999, (14) :1475-1480
[7]   灵台红粘土-黄土剖面晚中新世以来钙质结核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植被指示意义 [J].
杨石岭 ;
丁仲礼 ;
顾兆炎 ;
孙继敏 ;
熊尚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21) :2323-2326
[8]   黄土中古土壤CaCO3淀积层及其意义 [J].
赵景波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 (03) :48-51
[9]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花粉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 [J].
魏明建 ;
董军社 ;
张静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7) :725-728
[10]   黄土高原中部S1古土壤次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成因初探 [J].
陈骏 ;
王洪涛 ;
高燕 .
科学通报, 1996, (14) :129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