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被引:126
作者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华南; 暴雨; 中尺度;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组成 ,具有不同的中尺度结构 ,其中广西梧州地区暴雨是准静止锋面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强度大的特征 ,MM5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超过 30dBz ,高度超过 2 0 0hPa ,并在其东、北侧出现闭合的次级垂直环流 ;珠江三角洲的暴雨是暖区暴雨 ,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内 ,85 0hPa上强度超过 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 ,该中心暴雨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强度也达到了暴雨标准 ,模拟雷达回波不明显 ,没有出现局地的次级环流。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主要为动力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支冷空气在低层由苗岭和南岭之间南下 ,南海上空一支暖湿气流北上直接到达梧州地区 ,另一支次暖湿空气在南岭的阻挡下由武夷山以南沿南岭和云开大山之间折而向西 ,这三支气流在梧州地区附近汇合 ,形成广西梧州地区的暴雨 ;同时南海上空北上的低层气流被迫向东北绕行海南岛 ,形成一个尺度为 2 0 0km左右的背风面气旋 ,这个气旋的东北部分加强了在珠江三角洲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华南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张庆红 ;
刘启汉 ;
王洪庆 ;
陈受钧 .
科学通报, 2000, (18) :1988-1992+2017
[2]   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研究 [J].
翟国庆 ;
丁华君 ;
孙淑清 ;
高坤 .
大气科学 , 1999, (01) :113-119
[3]   华南地区近4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 [J].
余功梅 .
热带气象学报, 1996, (03) :61-65
[4]   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J].
翟国庆,高坤,俞樟孝,屠彩虹 .
大气科学, 1995, (04) :475-480
[5]   华南初夏的超低空急流及其对暴雨的影响 [J].
李建辉 .
气象学报, 1982, (03) :319-326
[6]  
华南前汛期暴雨[M].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黄士松 主编, 1986
[7]  
中国之暴雨[M]. -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8]  
1994年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薛纪善主编, 1999
[9]  
A simple model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sensitivity to surface evaporation[J] . I B Troen,L. Mahrt.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