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东北太平洋悬浮体物源示踪元素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李云海
杨作升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开辟区; 悬浮颗粒物; 示踪元素; 物质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4.23 [];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2005年7月在赤道东北太平洋的3个测站分层采集了悬浮体水样.利用ICP-MS对悬浮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47种元素中筛选出了钡和铝分别作为悬浮体生源组分和陆源组分的示踪元素.悬浮体中钡含量为0.02~0.19μg/dm3,其中生源钡含量为0.01~0.13μg/dm3,铝含量为0.33~18.54μg/dm3.生源钡和铝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与悬浮体含量的相对应,分为三段.水体透光层生物作用和近底层底质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是其在水体表层和近底层显著变化的原因.近底雾状层内生源钡和铝元素含量的比值从水体向底质沉积物中降低,至底质沉积物降到最低,显示出底质沉积物再悬浮对悬浮体组分和含量的影响,可以作为近底雾状层颗粒物质运移的示踪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太平洋沉积物中粘土组分的REEs和εNd:粘土来源的证据 [J].
刘季花 ;
石学法 ;
陈丽蓉 ;
黄永样 ;
王应喜 ;
崔迎春 ;
卜文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52-561
[2]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近底低频流动特征 [J].
梁楚进 ;
侯一筠 ;
陈琪 ;
董如洲 ;
董礼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1) :1116-1120
[3]   东太平洋铁锰结核的Sr-Nd同位素体系及其对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 [J].
刘季花 ;
石学法 ;
黄永样 ;
陈丽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41-48
[4]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间隙水中铜、锰、镍的分布规律 [J].
倪建宇 ;
GRUPE Bernd ;
MAGGIULLI Michael ;
周怀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2) :42-47
[5]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J].
倪建宇 ;
周怀阳 ;
潘建明 ;
赵宏樵 ;
扈传昱 ;
王方国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6) :94-100
[6]   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沉积物中热水活动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J].
周怀阳 ;
叶瑛 ;
沈忠悦 ;
倪建宇 ;
潘建明 .
地球化学, 2001, (04) :299-304
[7]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锐钛矿、重晶石矿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J].
石学法 ;
张海平 ;
辛春英 ;
陈晶 ;
魏建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4) :131-134
[8]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元素赋存特征附视频 [J].
方银霞 ;
金翔龙 .
海洋与湖沼, 2000, (04) :419-425
[9]   东太平洋我国开辟区底层海流锚泊观测 [J].
张国祯,曾瑞坚,张学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3) :118-123
[10]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与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初探 [J].
韩喜球 ;
沈华悌 ;
陈建林 ;
钱江初 ;
张富生 ;
林承毅 ;
边立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4) :34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