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分布及其表达诱导与抑制机制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吴亦斐 [1 ]
孙爱华 [2 ]
赵金方 [3 ]
葛玉梅 [1 ]
严杰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2]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抗药性,细菌/遗传学; 药物耐受性; 基因型;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 耐药基因/检测; 药物钝化酶/表达; 调控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及其优势基因携带模式,抗生素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的作用及其与细菌组氨酸激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法,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了解抗生素诱导及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氯氰碘柳胺抑制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6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2种氨基糖苷类和1种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CTX-M]+aac(3)-Ⅱ+mphA 16株(25.4%)和[TEM+CTX-M]+aac(6')-Ⅰb 13株(20.6%)。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2种β-内酰胺类、3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aph(3')(41.7%)或aac(6)-Ⅰe-aph(2)-Ⅰa(25.0%)。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酶、2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SHV]+[aac(6')-Ⅰb+aac(3)-Ⅱ](28.6%)和[TEM+SHV]+[aac(6')-Ⅰb+aac(3)-Ⅱ]+mphA(17.8%)。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以携带两类或三类药物钝化酶基因为优势模式。1/4 MIC青霉素、头胞噻肟和链霉素,能诱导3种β-内酰胺类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该诱导作用可被氯氰碘柳胺所抑制(P<0.05)。结论:上述临床常见病原菌多携带多类药物钝化酶基因并存在不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低浓度抗生素可能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但可被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所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Mohnarin 2010年度报告:华东地区细菌耐药监测[J]. 孔海深,杨青,陈晓,张伟丽,肖永红,李兰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3)
[2]  
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治疗进展[J]. 张维,柳开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3]  
肺炎链球菌ciaH/R基因重组表达及CiaH/R与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性[J]. 孙爱华,樊欢,夏肖萍,李向阳,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4]   浙江省嘉兴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 [J].
俞云松 ;
吕芳芳 ;
宋秀兰 ;
陈亚岗 ;
周伟琳 ;
马亦林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6) :59-62
[5]   临床检出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 [J].
蒋伟 ;
常东 ;
黄志红 ;
张素霞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09) :9-11
[6]  
Detection of genes coding for extended-spectrum SHV beta-lactamases in clinical isolates by a molecular genetic method,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E test[J]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 1996 (5)
[7]  
Predominant porB1A andporb1B genotypes and correlateion of gene mutations with drug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rhoeaeisolatesin Eastern China〔J〕 .2 Sun Ai-hua,Fan Xing-li,Gu Yi,et al. BMCIn-fectious Diseases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