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技术、管制与民主

被引:30
作者
田飞龙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网络社会; 大数据; 管制主义; 民主参与;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5.01.014
中图分类号
TP393.07 [];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201 ; 1201 ; 1204 ; 120401 ;
摘要
网络社会管理与治理现代化主题同时出现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治理目标之中。网络社会是中国自由民主秩序进程的重要技术前提,但同样遭遇了实体社会的管制主义困境。随着中国互联网公共化与政治化的深度发展,官方与民间在该技术平台上的治理博弈将更加频繁和深刻,议题也将超出互联网本身而直接勾连实体社会。在自上而下的层面,一种寄托于传统治理逻辑的网络管制主义正在强势介入互联网秩序建构,典型表现是以"网言入罪"为代表的刑事严打策略和以"新浪删帖"为代表的管制外包策略。在自下而上的层面,地方治理主体和民间社会在公共行政改革与公民参政实践中逐渐呈现出一种适度开放的网络参与主义,形成中国公共治理改革的有益增量。未来的网络时代治理现代化将是技术日益发达背景下的管制与民主的复杂博弈与互动,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治理创新反馈调节实体领域的治理过程,但也会继续受到实体治理逻辑的刚性限定。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浪微博删帖机制分析...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8cdccae9824363315413cdb9.html.2014,
[2]   后工业时代: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J].
胡泳 ;
王俊秀 ;
段永朝 .
文化纵横, 2013, (06) :18-27
[3]   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与政治理性 法政转型观察手记之十一 [J].
田飞龙 .
新产经, 2013, (10) :82-83
[4]  
中国政府公开性的法律建构:历史、类型与制度创新.[J].田飞龙;.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3, 01
[5]   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政治治理 [J].
田飞龙 ;
王又平 .
绿叶, 2012, (09) :13-19
[6]   “艳照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 [J].
陶东风 .
采写.编., 2008, (04) :41-41
[7]   “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香江边上的思考之一 [J].
强世功 .
读书, 2007, (09) :3-11
[8]  
厦门PX事件: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J].谢良兵;.中国新闻周刊.2007, 20
[9]  
大数据时代.[M].迈耶-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0]  
大数据.[M].涂子沛;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