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脂肪酸成分的基因作用形式和效应

被引:18
作者
刘定富
刘后利
机构
[1] 胡北农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酸; 廿碳烯酸; 基因效应; 二基因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双列杂交所产生的9种芥酸基因型的6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配适二基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的加性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99.5%以上,A 和 C 两染色体组中基因座位的加性效应基本上相等,F1代和 F2代的 da 分别为14.19和13.90,dc 为13.81和13.38。廿碳烯酸以加×加互作为主,在 F1和 F2代中,该分量占总遗传方差的比例分别为66.6%和83.8%,显性效应占13—17%,加×显互作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 F1代。A 座位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大于 C 座位,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呈现超显性,非等位基因互作均为负效应。油酸其加性基因作用占90%,加×加互作和显性效应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两座位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本相等,显性方向为负,显性度为-0.35~-0.55,加×加互作为正,加×显互作为负。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受芥酸含量的影响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甘蓝型油菜两种纯合中芥酸基因型的分离和鉴定 [J].
刘定富 ;
周永明 ;
刘后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205-210
[2]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J].
周永明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7, (01) :1-10
[3]   GENETIC CONTROL OF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RAPESEED ( BRASSICA NAPUS L) [J].
DOWNEY, RK ;
CRAIG, BM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64, 41 (07)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