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结构”的λ提取与可追踪性原则

被引:5
作者
杨彩梅
机构
[1] 湖南长沙市湖南大学语言学系
关键词
“DeP”结构; 自由关系从句; λ提取; 可追踪性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汉语“de”字结构一直是语言学家探讨的焦点。他们主要就“de”或“de”字结构的性质、“de”的分合、“de”字短语的内部结构等进行探讨、分析,颇有争议。本文以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DeP结构”和英语关系从句的特征核查为基本理据,指出汉语“DeP结构”和英语关系从句具有相似性,从而用形式语义学中关于英语关系从句的λ提取及其函数特征的分析来对“DeP结构”进行语义推导、演算,将“DeP结构”定性为名词性成分,并总结出可解决种种争议的最经济、最简练的“可追踪性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8+241 +2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广义左向合并理论-来自附加语的证据 [J].
戴曼纯 .
现代外语, 2002, (02) :121-141+120
[2]   汉语“的字词组”的句法研究 [J].
吴刚 .
现代外语, 2000, (01) :1-12
[3]   不表可能的“动de形”结构及de的性质 [J].
李立成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 (01) :115-135
[5]   “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 [J].
陆俭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0, (02) :33-45
[6]  
读《说“的”》并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 黄景欣.中国语文. 1962 (Z1)
[7]  
汉语语法论文集[M]. 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著, 1984
[8]  
On Feature Strength: Three Minimalist Approaches to Overt Movement[J] . Howard Lasnik.Linguistic Inquiry . 1999 (2)
[9]  
On Larson’s Treatment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J] . Ray Jackendoff.Linguistic Inquiry . 1990 (3)
[10]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For mof the Grammar. Lebeaux,D.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