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中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限制性进入机制质疑

被引:9
作者
孙国强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关键词
网络组织; 合作结点; 限制性进入; 治理机制; 治理边界;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04.01.019
中图分类号
F062.5 [信息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治理机制是企业网络化协作的基础和实现协同效应的保证。Jones等人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限制性进入机制,以此作为维系网络组织有序运作的条件之一。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论据,经验并不完全支持该主张。从网络组织治理边界的视角对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进行分析,可认为限制性进入不宜作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网络组织的治理成本:波特模型的扩展 [J].
孙国强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02) :66-69
[2]   网络组织治理边界的界定及其功能分析 [J].
孙国强 ;
李维安 .
现代管理科学, 2003, (03) :3-4
[3]   网络组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 [J].
孙国强 .
南开管理评论, 2001, (04) :38-40
[4]  
企业联盟与网络[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李新春著, 2000
[5]  
协作型竞争[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乔尔·布利克(JoelBleeke),(美)戴维·厄恩斯特(DavidErnst)编著, 1998
[6]  
合作竞争大未来[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美)尼尔·瑞克曼(NeilRackham)著, 1998
[7]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 Jones, Candace, William Hesterl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