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18年鼠疫流行与民国政府的反应

被引:13
作者
张照青
机构
[1]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河北保定
关键词
民国; 鼠疫; 防疫; 政府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8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1917—1918年的鼠疫流行,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民国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走上制度化。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代中国的鼠疫应对机制——以云南、广东和福建为例 [J].
李玉尚 .
历史研究, 2002, (01) :114-127+192
[2]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M].余新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M].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剑桥医学史.[M].(美)罗伊·波特(RoyPorter)编著;张大庆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  
中国医学文化史.[M].马伯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M].方喜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7]  
中国医学史.[M].陈邦贤著;.商务印书馆.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