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

被引:85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接玉梅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三农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补偿; 机制; 构建; 运作;
D O I
10.13246/j.cnki.iae.2006.09.005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二是进行市场化筹集。其市场化筹集是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水资源为载体,受益者依其消费的生态资源的数量进行付费。同时根据“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整个水源地保护区为对象,界定生态补偿对象,同时按照其经济行为确定补偿要素,根据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中贡献的大小,在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下确定补偿标准。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形式上可采用生态受益者对水源地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79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效益评估研究 [J].
金蓉 ;
石培基 ;
王雪平 .
人民黄河, 2005, (07) :4-6
[2]   关于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 [J].
邢丽 .
财政研究, 2005, (01) :20-22
[3]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J].
沈满洪 ;
陆菁 .
浙江学刊, 2004, (04) :217-220
[4]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5]   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 [J].
洪尚群 ;
吴晓青 ;
段昌群 ;
陈国谦 ;
叶文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 (S2) :40-42
[6]   区域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新思考 [J].
洪尚群 ;
叶文虎 ;
陈国谦 ;
毛峰 ;
张世秋 .
生态经济, 2001, (04)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