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调适及其发展辩证法——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范式的“治理”研究

被引:12
作者
连朝毅
机构
[1]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与社会; 治理; 国家权能; 社会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D032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302 ; 030201 ;
摘要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发展趋向的分析,是治理理论应予倚重的思想资源。马克思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国家权能的重要作用,也提出通过建立一种超越"政治解放"的新型民主制来实现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双重扬弃。这就启示人们:一方面,当代治理理论要走出以市民社会为根本取向的研究路径;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共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能式微。另一方面,要认清西方治理话语因受制于资本主义结构而存在的阐释局限;事实上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克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发展出一种国家与社会呈现良性互动状态的新型治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126 +1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方治理研究:范式、理论与启示[J]. 杰瑞·斯托克,楼苏萍,郁建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2]   国家的新角色 [J].
弗雷德里克·C·特纳 ;
亚历杭德罗·L·科尔巴乔 ;
陈思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1, (01) :107-118+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8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5]  
法哲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