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被引:3
作者
陆汉文 [1 ,2 ]
岳要鹏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扶贫互助社; 社会化生计; 农户分化; “名实分离”现象;
D O I
10.16524/j.45-1002.2015.03.023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扶贫互助组织发展出现偏离扶贫目标的"名实分离"现象,是扶贫开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困境。本研究以Z村扶贫互助社为个案,提出了一个社会化生计视角的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工业化大背景中,随着生计方式的社会化,小农逐渐分化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脱农户三种类型。对纯农户和中低收入的兼业农户来说,其生计模式内在包含着疏离扶贫互助贷款的行动取向。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现象源于其制度设计暗含了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前提条件——扶贫开发所聚焦的农业、农村乃封闭系统,农户生计行动在这个系统中封闭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模式、绩效差异及两者间相关性.[D].宁夏.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
[2]  
社会网络与移民生计的分化发展.[D].覃志敏.华中师范大学.2014, 08
[3]  
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与新时期农村反贫困.[M].吴忠等;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  
农民经济组织.[M].(俄)А.恰亚诺夫(А.Чаянов)著;萧正洪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5]  
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黄宗智;.法律出版社.2014,
[6]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制及供给成本——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 [J].
刘西川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8) :65-72+111
[7]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 [J].
林万龙 ;
杨丛丛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2) :35-45
[8]   金融扶贫的新途径? 中国贫困农村社区村级互助资金的发展探索 [J].
程恩江 .
金融发展评论, 2010, (02) :59-72
[9]   生活社会化:小农的经济压力与行为逻辑 [J].
贺青梅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48 (01)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