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堵塞大河的特点及异岸受灾判据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翠容
姚令侃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大河; 局部堵塞; 堵塞系数; 受灾判据;
D O I
10.15961/j.jsuese.2012.05.004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研究了典型堵河事件,提出了泥石流堵塞大河的特点:存在全堵、壅堵和局部堵塞3种堵河模式;局部堵塞是最普遍的堵河形式;高速水流冲刷异岸,或迫使主河改道而成灾是泥石流局部堵塞大河的主要成灾模式之一。针对这种成灾模式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主河在不同堵塞系数时的水流流场,基于信息熵原理分析主河流场有序度,得出当堵塞系数R为0.80~0.90时,主河流场熵值急剧下降,且此时流速也大,把堵塞系数R>0.80作为泥石流局部堵河异岸受灾判据。通过岷江流域银杏至映秀段泥石流堵河实例验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泥石流局部堵河异岸受灾判据可行,为制定泥石流堵河灾害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泥石流防治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周必凡等编著, 1991
[2]   泥石流堵塞主河条件 [J].
党超 ;
程尊兰 ;
刘晶晶 .
山地学报, 2009, (05) :557-563
[3]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研究——以岷江上游为例 [J].
张金山 ;
沈兴菊 ;
谢洪 .
灾害学, 2007, (02) :82-86
[4]  
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机理及其河床响应特征[D]. 陈德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0
[5]   汇流部泥石流的特性和淤积过程的研究 [J].
匡尚富 .
泥沙研究, 1995, (01) :1-15
[6]  
Design of stable channels. Lane,E.W. Trans.ASCE . 1995
[7]   培龙沟泥石流及其堵江可能性探讨 [J].
陈宁生 ;
陈瑞 .
山地学报, 2002, (06) :738-742
[8]   泥石流堵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J].
郭志学 ;
曹叔尤 ;
刘兴年 ;
方铎 .
水利学报, 2004, (11) :39-45
[9]   泥石流入汇对河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陈德明 ;
王兆印 ;
何耘 .
泥沙研究, 2002, (03) :22-28
[10]   泥石流入汇的危险性判别指标 [J].
徐永年 ;
匡尚富 ;
黄永键 ;
王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3)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