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液及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初步探讨

被引:2
作者
朱琳
王晓敏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骨髓细胞形态学; 骨髓病理学活检; 骨髓细胞染色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2 [血液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5例IRP/IRH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的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象:全血细胞减少60%(15/25),两系细胞减少40%(10/25)。贫血占72%(18/25),网织红细胞平均值为2.15%。血小板减少占96%(24/25),白细胞减少占88%(22/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绝对值正常或增高者占92%(23/25),见到晚幼红细胞者占28%(7/25)。骨髓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活跃、明显活跃,占88%(22/25),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占12%(3/25)。粒系比值减低占64%(16/25),比值正常和升高占28%(7/25)。红系增生活跃,明显活跃者100%,见幼红细胞造血岛者占44%(11/25)。粒,红两系均有病态改变。巨核系:巨核细胞数目正常,增多者占80%(20/25);数目减少者占20%(5/2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占96%(24/25)。骨髓活检:红系或(和)粒系,巨核系增生表现占60%(15/25),减低表现占40%(10/25)。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25例均核型正常。结论IRP/IRH患者外周血象表现有共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异性,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活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补,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全血细胞减少症78例病因分析 [J].
邢富兴 ;
韩斯琴 ;
陈新思 .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14) :44-44
[2]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及治疗 [J].
付蓉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07) :492-496
[3]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一种新认知的疾病(下) [J].
邵宗鸿 ;
付蓉 .
中国医刊, 2005, (02) :7-10
[4]   1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分析 [J].
唐笑迪 ;
干惠珠 ;
唐笑言 .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4, (03) :149-150
[5]   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功能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观察 [J].
付蓉 ;
邵宗鸿 ;
刘鸿 ;
和虹 ;
孙娟 ;
赵明峰 ;
何广胜 ;
施均 ;
白洁 ;
杨天楹 ;
杨崇礼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4, (04) :24-27
[6]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J].
付蓉 ;
邵宗鸿 ;
和虹 ;
刘鸿 ;
贾海蓉 ;
孙娟 ;
赵明峰 ;
何广胜 ;
施均 ;
白洁 ;
储榆林 ;
杨天楹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2, (05) :11-13
[7]   重视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鉴别 [J].
邵宗鸿 ;
杨天楹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1, (1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