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终将延续下去——论数字空间里的社会分化与群体聚合

被引:5
作者
陈文育 [1 ]
任丽雪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新闻传播系
[2] 河海大学
关键词
后真相; 数字空间:社会分化; 群体聚合;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9.0038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30301 ; 1204 ;
摘要
数字空间里,情感驱动了分化和群体聚合,情感本身就是最终的归因,同时个人信仰汇成暂时性舆论群体,又能促使这些群体分化。理性虽被绕过,客观事实虽被无视,但也未必全然是坏事。因为精英主义下的专业权威、阶层分裂下的权力威信未必比个人信仰更加可靠,群体在不断变动中的分化与聚合可能比稳固的状态更有朝气,更能推动言论的自由。当技术推动时代进入一种与先前不一样的生存时空和社会结构中时,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事实重要性的减弱而质疑新现象的产生,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个人信仰和情感因素的取而代之就斥责这种现象为"病症",有待商榷。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后真相时代”的媒体与民主——访著名政治学家约翰·基恩教授 [J].
刘沫潇 ;
约翰·基恩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6) :162-172
[2]   后真相时代与民粹主义问题——兼与吴晓明先生唱和 [J].
龚群 .
探索与争鸣, 2017, (09) :55-60
[3]   “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 [J].
全燕 .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07) :112-119
[4]   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 [J].
胡泳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24 (04) :5-13+126
[5]   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 [J].
蓝江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10-13
[7]   数字空间中的主体建构——网络的各个侧面 [J].
克里斯蒂娜沙赫纳 ;
樊柯 .
文艺研究, 2014, (06) :105-113
[8]   情感社会分层:另类社会结构探析 [J].
郭景萍 .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1) :217-224
[9]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M].师曾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0]  
身体与社会理论.[M].(英) 希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