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特征

被引:84
作者
康志江
李江龙
张冬丽
吴永超
张杰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缝洞; 碳酸盐岩油藏; 渗流; 塔河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塔河缝洞型油藏储层及生产动态特征和流动机理不同,把塔河缝洞型油田划分成5种类型的油藏。1)溶洞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高、稳产期长、见水慢、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这类油藏要注意地层压力的变化并及时注水补充能量。2)缝洞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较高、稳产期较短、易见水、无水采油期短、水淹速度快。这类油藏要注意早期完井不要进行大型的酸压作业并减小生产压差、延长无水采油期。3)缝孔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相对较低、稳产期较短、见水速度快。这类油藏要注意减小生产压差、减缓底水的锥进。4)具气顶的过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具有较高的产能、见水速度慢、含水上升的梯度小。这类油藏要注意尽可能减小气顶气的采出、保持地层中气的驱动能量。5)稠油缝洞型油藏,初期具有较高的产能、含水率呈脉冲式、整体含水率上升趋势缓慢。这类油藏要注意地层压力及采油方式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34 / 640+673 +6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碳酸盐岩气藏出水特征分析——以华北油田苏4气藏为例 [J].
刘林玉 ;
柳益群 ;
李文厚 ;
陈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324-327+332
[2]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J].
肖玉茹 ;
何峰煜 ;
孙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75-80+86
[3]   海相成油新理论与塔河大油田的发现 [J].
康玉柱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3) :201-206
[4]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24-28+36
[5]  
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开发模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柏松章,唐飞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