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熊十力的“韩非学”研究——兼及“了解之同情”何以可能?

被引:1
作者
宋洪兵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
韩非子; 熊十力; 法家;
D O I
10.19667/j.cnki.cn23-1070/c.2013.05.003
中图分类号
B226.5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历代儒家往往视法家人物为其思想敌人而痛诋不止。以学派立场为归属的研究和判断,极容易出现意气用事以及以态度之争代替观点之争的趋势,实难对法家人物及其思想做到"了解之同情"。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熊十力,本着学术的良知以韩非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出发点,对韩非子人格做出高度肯定的同时,也从各方面深刻剖析了韩非子思想中的真意,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发此前儒者之所未发,足堪为后来研究法家及韩非子者借鉴。熊十力这一现代大儒的"韩非论",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学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当今学界反思韩非子研究以及在评价古人如何做到"了解之同情"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M].宋洪兵;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M].罗志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思想研究法.[M].蔡尚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断裂中的传统.[M].郑家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M].蒋重跃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韩非子新校注.[M].(战国)韩非著;陈奇猷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  
中国伦理学史.[M].蔡元培著;.商务印书馆.1999,
[8]  
中国政治思想史.[M].萧公权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9]  
国学概论.[M].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
[10]  
韩非与中国文化.[M].谷方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