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阶段农地非农化速率及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2
作者
许恒周 [1 ]
郭玉燕 [2 ]
金晶 [3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
[3] 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空间差异; 不平衡指数; 经济发展;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3.047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农地非农化也是一种要素投入,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要素投入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阐明农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引入占用耕地动态度和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从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高级阶段,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是逐渐下降的;各种地类中,城市用地和工矿用地占用耕地增加速度是最快的。与此同时,农地非农化相对于GDP、二三产业产值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增加,而对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平衡性则有所减缓。从总体上来说,江苏省农地非农化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89+229 +2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城市地理学.[M].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
[2]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现行土地配置制度的弊端与成因 [J].
胡文政 .
中国房地产, 2005, (07) :61-64
[4]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 [J].
谭荣 ;
曲福田 ;
郭忠兴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3) :277-281
[5]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诸培新 ;
陈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229-248
[6]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