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面子与法治:传统型城市社区治理新思路——以哈尔滨市Y社区“道德法庭”为例

被引:6
作者
侯博文
尹海洁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传统型社区及其治理; 道德法庭; 道德权威;
D O I
10.14180/j.cnki.1004-0544.2018.01.026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是法治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传统型城市社区中,孔子所提出的"必也使其无讼"的观念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传统型城市社区的治理需要结合其自身独特性,才能提升社区治理和基层法治实践的效率和质量。哈尔滨市Y社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熟人社会""老龄化社区"和拥有"全能型街道居委会"三个方面。通过挖掘定性访谈材料,发现Y社区创新地运用传统社会中"人情的力量",融入"法治社会"理念,提出了"道德法庭"的社区治理思路。通过分析道德法庭的产生条件、治理模式和维持动力,得出了道德法庭在传统型社区治理中的优势和借鉴意义,以期为传统型城市社区的治理提供有益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个体化社会与私人社区:基于中国社区实践的批评 [J].
郑中玉 .
学习与实践, 2012, (06) :91-98
[4]   从两对范畴看滕尼斯与涂尔干的学术旨趣——浅析“共同体”“社会”和“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J].
汪玲萍 .
社会科学论坛, 2006, (12) :8-11
[5]   社区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J].
卢汉龙 ;
李骏 .
学习与实践, 2005, (11) :27-32
[8]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加)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著;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9]  
社区自治.[M].陈伟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