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被引:8
作者
杨利侠
机构
[1]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思路与方法;
D O I
10.13192/j.ljtcm.2011.03.90.yanglx.042
中图分类号
R271.9 [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这一临床疑难症从发病的生理基础、诱发因素、中医辨治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本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作用而致,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干预,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合欢花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初探 [J].
李作平 ;
赵丁 ;
任雷鸣 ;
朱忠宁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4) :214-216
[2]   淫羊藿补骨脂及其复方提取液的性激素样作用观察 [J].
刘娟 ;
朱兆荣 ;
王江华 ;
曾广厅 ;
汤忠进 .
中国兽医杂志, 2003, (06) :33-34
[3]   肝与衰老的关系探讨 [J].
冯鹰 ;
邓轩赓 .
国医论坛, 2003, (03) :42-43
[4]   石菖蒲对行为绝望动物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 [J].
李明亚 ;
陈红梅 .
中药材, 2001, (01) :40-41
[5]   城市社区更年期居民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J].
何敏慧 ;
冯永林 ;
王政科 ;
陈瑞昌 ;
刘兰花 ;
韦春嫒 ;
陆峥 ;
施慎逊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04) :46-48
[6]   滋补肝肾方药对慢性激怒应激大鼠下丘脑肝脏核糖体聚态的影响 [J].
赵晓林 ;
李思 ;
贾漪涛 ;
佟晓旭 ;
赵京山 ;
高博 ;
陈永春 ;
王威 ;
不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7, (05) :30-32+35+69
[7]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J].
赵更力 ;
鲍月琴 ;
渠川琰 ;
王向群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6, (10) :39-41
[8]   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J].
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 .
中华医学杂志, 1991, (10)
[9]  
中老年女性不同阶段生理病理与证素特点的临床研究.[D].蔡秋梅.福建中医学院.2007, 02
[10]  
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D].黄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