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形态

被引:10
作者
樊浩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2] 教育部
关键词
道德发展; 伦理精神; 中国问题; 中国理论形态;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1.05.012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是什么?"无伦理","没精神"!它们的存在使当今以"道德"为轴心的"道德建设"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回溯中国道德文明史,道德哲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智慧是"以‘伦’济‘道’",伦理优先。现代道德哲学的中国理论形态,应当是"伦理精神"形态,而不是"实践理性"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伦理"与"精神"的圆融,它以实体性、终极性的"伦"为前提,以"精神"为达致"伦"的条件,其精髓是:"从实体出发";"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它是非宗教的中国文化生态中道德发展的哲学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实践理性批判.[M].(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2]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英)罗素(Russell;Bertrard)著;肖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  
精神现象学.[M].(德) 黑格尔 (Hegel;G.W.F.) ; 著.商务印书馆.1979,
[4]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