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城镇化农民非农生计稳定性及收入差异分析

被引:9
作者
孙晓一 [1 ,2 ,3 ]
徐勇 [1 ,3 ]
汤青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半城镇化农民; 非农生计; 稳定性; 城镇化; 黄土高原;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半城镇化农民是城镇化的主要对象,其非农生计的稳定性对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半城镇化农民的受雇单位性质和从事的具体职业对其非农生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按照受雇单位性质和具体职业进行分类。根据专家打分问卷和典型人群调查结果,建立了不同受雇单位性质下的具体职业稳定性等级体系,并对榆阳区、原州区和宝塔区的半城镇化农民非农生计稳定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稳定性等级普遍很低,低等级类比重都在60%以上。城镇化提高了半城镇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不同稳定性非农生计之间的收入情况差异很大。建立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制度和提高福利保障是推进半城镇化农民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 [J].
何仁伟 ;
刘邵权 ;
陈国阶 ;
谢芳婷 ;
杨晓佳 ;
梁岚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657-670
[2]   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 [J].
汤青 ;
徐勇 ;
李扬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161-169
[3]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 [J].
靳小怡 ;
李成华 ;
杜海峰 ;
杜巍 .
当代经济科学, 2011, 33 (03) :103-109+128
[4]   农户可持续生计与征地意愿分析——以江苏省苏南、苏北典型村庄农户问卷调查为例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天津农业科学, 2011, 17 (02) :57-61
[5]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J].
赵雪雁 .
地理研究, 2011, 30 (04) :687-698
[6]   我国农村贫困区域及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研究 [J].
李雨停 ;
丁四保 ;
王荣成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704-1709
[7]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序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J].
詹和平 ;
张林秀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8, (04) :10-14
[8]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J].
徐勇 ;
马定国 ;
郭腾云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5) :255-258
[9]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J].
李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25-136+207
[10]   黄土高原治理中中央、地方、农民间的博弈分析 [J].
周德翼 ;
杨海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3)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