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汤剂到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86
作者
张红梅 [1 ]
宋景政 [1 ]
谭红胜 [1 ]
徐宏喜 [1 ]
李松林 [2 ]
陈士林 [3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分析和代谢组研究室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有效性; 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3 [中药炮制、制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回顾总结了过去20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分析、临床、药理药效、质量控制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综述了业内较为关注的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和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等效性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色谱分析已成为配方颗粒的常用质控方法,动态提取、浓缩新工艺、冷冻干燥、一步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已用于配方颗粒生产;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还需要更多设计科学的系统深入研究,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需要反映其整体质量,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选择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关键,为确保配方颗粒质量稳定有效需要建立基于全成分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正确计算浓缩比,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应该规范化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740 / 175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GC-MS法测定砂仁配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 [J].
罗文汇 ;
谭志灿 ;
孙冬梅 .
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11) :27-28
[2]   丹参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方法的合理性评价 [J].
郑琴 ;
胡鹏翼 ;
杨明 ;
岳鹏飞 ;
伍振峰 ;
王芳 .
中国药房, 2011, 22 (35) :3293-3295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J]. 涂瑶生,柳俊,张建军.中国中药杂志. 2011(17)
[4]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J].
叶殷殷 ;
曾元儿 ;
曹骋 ;
江滨 .
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05) :807-809
[5]   对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研究的思考 [J].
林渊 ;
周良良 ;
吴水生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05) :264-266
[6]   四物汤配方颗粒汤剂对化学损伤性血虚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J].
李媛 ;
肖海英 ;
李艳辉 ;
刘宏伟 ;
唐靖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02) :215-216
[7]   不同干燥方法对决明子配方颗粒蒽醌含量的影响 [J].
刘伟民 ;
江滨 ;
曾元儿 ;
叶殷殷 ;
陈碧娃 .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01) :106-107
[8]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白芍配方颗粒提取工艺 [J].
柳俊 ;
张建军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01) :9-13
[10]   四物汤配方颗粒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 [J].
陈志伟 ;
许惠玉 ;
马文超 ;
王立红 ;
景洪生 ;
周洪峰 ;
王翘楚 .
中国职业医学, 2010, 37 (04) :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