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关系

被引:6
作者
尹萍 [1 ]
刘颖 [2 ]
机构
[1]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2]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的关系,观察hsCRP对IMT及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男性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1.3±6.4)岁为研究组,62例正常男性年龄(59.7±7.0)岁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颈动脉超声检查受试者IMT厚度并测量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结果糖尿病组的SDP、FPG、TC、UA、hsCRP和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以IMT为应变量,年龄、SBP、DBP、FDP、TC、TG、UA和hsCRP为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hsCRP、FPG、SDP和TG,校正血压、血糖和TG后,IMT与hsCRP独立相关(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超声分级与hsCRP危险程度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不同危险程度斑块的检出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以颈动脉斑块分级与hsCRP危险程度之间作秩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IMT增厚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相关,CRP是炎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项独立的动脉硬化发展预测指标,CRP增高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随着CRP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大小也随着增大呈正相关关系,监测CRP的改变,对升高的CRP给予干预治疗,缓解炎症反应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163 / 21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的关系 [J].
刘开平 ;
沈国清 ;
丘红梅 ;
李薇 ;
周晓芳 ;
姚纪瑜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04) :600-601
[2]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朱麒钱 ;
尤巧英 ;
李成江 ;
李红 ;
沈建国 ;
斯徐伟 ;
官莉莉 ;
俞钟明 ;
楼大均 ;
金华伟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04) :320-321
[3]   颈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研究附视频 [J].
刘新建 ;
王红 ;
王汴凤 .
临床荟萃, 2003, (19) :1108-1110
[4]  
C-Reactive Protein Accelerates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 . Antoni Paul,Kerry W.S. Ko,Lan Li,Vijay Yechoor,Mark A. McCrory,Alexander J. Szalai,Lawrence Chan.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04 (5)
[5]  
C-Reactive Protein–Medi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Uptake by Macrophages: Implications for Atherosclerosis[J] . Thomas P. Zwaka,Vinzenz Hombach,Jan Torzewski.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0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