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

被引:34
作者
王晓华
机构
[1]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
文学; 维度; 公民性; 底层人民; 作家; 评论家; 知识分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2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正>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就断断续续有评论 家呼吁重建文学的人民性。他们认为当下文学的 危机归根结底源于对人民性的疏远,因而恢复人 民性是文学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或许是出于对 特定历史经验的恐惧和警觉,大多数文学家都对 这种声音持谨慎的同避态度,其结果便是呼吁者 在很多时刻只能慷慨激昂地自说自话。应和者稀 并不意味着这种呼吁没有价值。既然人民自现代 性诞生以后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那么,建构文 学的人民性在现代语境中就是个完全合法的命 题。问题的关键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建构文学的人 民性之维,而是怎样的建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 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草叶集.[M].[(美)惠特曼(WaltWhitman)著];.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3]  
俄国文学批评史.[M].刘宁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   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 [J].
方维保 .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 (06)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