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富林遗址中的植硅体组合特征看先民农耕发展

被引:30
作者
张玉兰
张敏斌
宋建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博物馆 上海
[3]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上海
关键词
广富林遗址; 植硅体; 先民; 农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060207 ; 0712 ;
摘要
采集了上海广富林遗址生土层和各文化层的样品,通过考古遗存和植硅体化石的系统研究,划分了4个植硅体组合带,并根据同层位出现的水稻扇形植硅体、稻壳植硅体、硅藻化石组合以及考古学证据,讨论了广富林先人稻作农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初步认为广富林遗址是在5000多年前一次高海面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同时发展了广泛的稻作农业.这为上海地区古人类和古代文明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J].
姜立征 ;
张玉兰 ;
王开发 ;
张卫东 ;
张敏斌 ;
章振铨 ;
刘昌森 ;
华棣 .
上海地质, 2000, (04) :34-41
[2]   上海马桥遗址古环境探析 [J].
宋建 ;
洪雪晴 .
考古 , 1999, (08) :81-85
[3]   上海马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变 [J].
于世永,朱诚,史威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1) :58-64
[4]   上海马桥遗址孢粉组合及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李珍 ;
封卫青 ;
杨振京 .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 (02) :69-75
[5]   水稻扇型硅酸体的鉴定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J].
吕厚远 ;
吴乃琴 ;
王永吉 .
考古, 1996, (04) :82-86+103
[6]   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发现及意义 [J].
陈报章 ;
张居中 ;
吕厚远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04) :339-342
[7]   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 [J].
张居中,孔昭宸,刘长江 .
农业考古, 1994, (01) :68-77
[8]   应用植硅石分析鉴定我国史前的稻作农业 [J].
姜钦华 .
农业考古, 1994, (01) :85-88
[9]   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封卫青 .
上海地质, 1994, (01) :40-46
[10]   上海果园村遗址孢粉组合及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J].
商万国 ;
张文瑾 .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 (02) :91-9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