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担保功能的异化与回归——以对违约金类型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48
作者
韩强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固有意义的违约金; 惩罚性违约金; 赔偿性违约金; 损害赔偿总额预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违约金在历史上仅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工具而存在。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当事人往往约定较高数额的违约金,以形成一种履行上的压力。此类违约金的目的在于担保履行,而非解决损害赔偿,是固有意义的违约金。同时,此类违约金也并非当然具有惩罚违约行为之目的。而惩罚性违约金的效力在于,违约方除须支付违约金外,尚须继续履行债务或者负担损害赔偿债务。赔偿性违约金本不属于违约金之范畴,原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损害赔偿总额之预定。后世法律为简化损害赔偿程序、平衡当事人利益,将违约金推定为损害赔偿总额预定,遂产生赔偿性违约金。我国合同法第114条以规范赔偿性违约金为主,但亦不完全否定惩罚性违约金,其主要问题在于,违约金固有的担保功能丧失殆尽,而赔偿性违约金之简化损害赔偿的功能也没能充分发挥。应对合同法第114条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明确违约金的功能定位,并改进其法律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合同案件审判精要.[M].沈志先;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
[2]  
合同法.[M].李永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法国现代合同法.[M].尹田; 著.法律出版社.2009,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M].沈德咏; 奚晓明;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5]  
新订民法债编通则.[M].邱聪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德国债法总论.[M].(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
[7]  
合同法总论.[M].韩世远; 著.法律出版社.2004,
[8]  
民法债编总论.[M].陈荣隆修订;郑玉波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9]  
合同法.[M].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10]  
罗马私法导论.[M].黄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