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从语言上看壮、老、泰的历史文化关系
被引:9
作者
:
潘其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潘其旭
通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通肯
黄英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黄英振
黄如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黄如猛
布阿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布阿莉
机构
:
[1]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语委
来源
:
学术论坛
|
1990年
/ 04期
关键词
:
泰语;
词汇;
暹罗语;
壮傣语支;
民族文化;
沙人;
壮族;
亚洲栽培稻;
稻作文化;
中国民族;
中华民族;
历史文化;
语音对应规律;
D O I
:
10.16524/j.45-1002.1990.04.012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并保持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开展壮学研究,对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及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开辟“壮学研究”专栏,愿为推进壮学研究事业尽绵薄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