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形成机理与危害性分析

被引:32
作者
胡青峰 [1 ]
崔希民 [2 ]
袁德宝 [2 ]
邓绪彪 [1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裂缝; 形成机理; 危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8104工作面上方观测线的实测资料及其地质采矿条件,揭示了其地表裂缝发育过程,指出8104工作面下平巷上方地表没有产生明显裂缝的原因是8104和8103工作面间的护巷煤柱被压垮;走向方向地表裂缝发育周期规律与直接顶的周期破断规律基本一致;上平巷上方倾向观测线附近地表裂缝在压缩变形区发育比较明显;8104工作面覆岩显著特点为厚基岩薄松散层,厚硬基岩对采动引起的应力应变传递有较强的消弱作用,能够有效的减缓应力应变的释放,进而减缓地表裂缝与台阶下沉的剧烈发生。根据该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针对矿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研究分析了地表裂缝带来的主要危害,即容易衍生地质灾害、给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以及危害矿区生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864 / 8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采煤地裂缝对水土资源的影响研究 [J].
王晋丽 ;
康建荣 ;
胡晋山 .
山西煤炭, 2011, 31 (03) :27-30
[2]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禹州煤矿采空区变形监测方案探讨 [J].
李永新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 24 (05) :531-534+565
[3]   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J].
康建荣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1) :59-64
[4]   西部巨厚湿陷性黄土层开采损害程度分析 [J].
余学义 ;
李邦帮 ;
李瑞斌 ;
段王栓 ;
刘沛林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 (01) :43-47
[5]   采空区变形对渠体影响分析 [J].
张彦宾 ;
李德海 ;
张超 .
煤矿现代化, 2006, (03) :64-66
[6]   岩层移动离层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J].
许家林 ;
钱鸣高 ;
金宏伟 .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05) :632-636
[7]   采动覆岩中关键层的复合效应分析 [J].
缪协兴 ;
茅献彪 ;
钱鸣高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9, (Z1) :19-21+25
[8]   采动覆岩中复合关键层的断裂跨距计算 [J].
茅献彪 ;
缪协兴 ;
钱鸣高 .
岩土力学, 1999, (02) :1-4
[9]   采动覆岩中关键层的破断规律研究 [J].
茅献彪 ;
缪协兴 ;
钱鸣高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8, (01) :41-44
[10]   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分布规律 [J].
吴侃 ;
胡振琪 ;
常江 ;
葛家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7, (0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