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弥散型宗族到点缀型宗族——以浙江省福佑村鲍氏宗族为例

被引:6
作者
邓苗
机构
[1] 温州大学
关键词
宗族; 弥散型宗族; 点缀型宗族;
D O I
10.13370/j.cnki.fs.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族文化,其产生和变迁的过程与具体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由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宗族文化经历了由崇高到世俗,由实体到象征的变化,宗族与村落社会的关系也与这种变化相伴随。这种变化,概括地说,是由一种弥散型的宗族转变为点缀型的宗族。这种类型归纳的意义在于,对于具有弥散性的点缀宗族我们可以通过宗族意识唤醒人们的集体意识,村落意识。而对于纯粹的点缀型宗族,则要防止潜在的宗族力量变为显性的社会力量,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明清闽南宗族意识的建构与强化.[M].陈启钟;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  
时空穿行.[M].庄孔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M].王铁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4]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的复兴及对策性研究.[J].张康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 01
[6]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的复兴及对策性研究.[J].张康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 01
[7]  
当今农村宗族势力复活的历史原因分析.[J].申剑锋;.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 08
[8]   当代复兴宗族的特征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J].
瞿州莲 .
广西民族研究, 2003, (03) :16-19
[9]   当代农村宗族的发展现状和前途选择 [J].
钱杭 .
战略与管理, 1994, (01)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