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刘小明 [1 ]
雍太文 [1 ]
苏本营 [1 ]
刘文钰 [1 ]
周丽 [1 ]
宋春 [1 ,2 ]
杨峰 [1 ]
王小春 [1 ]
杨文钰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大豆; 玉米-大豆套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 N hm–2)对作物产量和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Pn、Gs、Ci、Tr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单作相比,套作处理大豆的Pn、Gs、Tr在V5期(玉米大豆共生期)显著降低,但在R2、R4、R6期(玉米收获后)无显著差异,地下部、地上部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时期呈降低趋势,R4R6期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系数则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施氮显著提高了大豆花后叶片Pn、Gs、Tr和植株地下部、地上部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大豆单株荚数和产量,与习惯施氮(240 kg N hm–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180 N kg hm–2)大豆的Pn在R4、R6期提高了3.57%、11.82%,总干物质积累量在R6、R8期提高了5.06%、10.21%,单株荚数、产量提高了8.30%、10.15%。减量施氮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总经济系数为0.49,LER达2.17。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有利于提高大豆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大豆产量和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总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629 / 16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施肥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雍太文
    董茜
    刘小明
    刘文钰
    宋春
    杨峰
    王小春
    杨文钰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01) : 84 - 91
  • [2] 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
    万燕
    闫艳红
    杨文钰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38 (02) : 185 - 196
  • [3]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产量、氮营养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雍太文
    杨文钰
    向达兵
    陈小容
    万燕
    [J]. 草业学报, 2012, 21 (01) : 50 - 58
  • [4] 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邹晓锦
    张鑫
    安景文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06) : 25 - 29
  • [5] 不同氮肥类型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谷秋荣
    薛晓娅
    郭鹏旭
    赵巧梅
    熊淑萍
    [J]. 大豆科学, 2010, 29 (05) : 900 - 902+905
  • [6] 氮肥对不同品质基因型大豆光合生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谢甫绨
    马兆惠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J]. 大豆科学, 2010, 29 (02) : 223 - 227
  • [7] 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套作遮荫的响应
    宋艳霞
    杨文钰
    李卓玺
    于晓波
    郭凯
    向达兵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04) : 474 - 479
  • [8]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雍太文
    杨文钰
    任万军
    樊高琼
    向达兵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9) : 3170 - 3178
  • [9]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
    雍太文
    杨文钰
    王小春
    樊高琼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 (02) : 167 - 172
  • [10] “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氮肥周年平衡施用初步研究
    雍太文
    杨文钰
    樊高琼
    王小春
    张亚飞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3) : 31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