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几种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被引:9
作者
胡剑
王国英
张晓红
赵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玉米青枯病; 肿囊腐霉;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用肿囊腐霉的孢子悬液对玉米抗病自交系1145和感病自交系5005的幼苗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测定根组织中苯百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POD、SOD同工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自交系的PAL活性曲线呈现两个峰,感病自交系只在早期呈现一个峰。受病原物侵染早期,抗、感自交系的POD和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到后期,抗病自交系1145的POD和SOD活性迅速回升而感病自交系则维持低水平。接种诱导后抗病自交系1145产生一条新的Rf=0.105的POD同工酶带和一条新的Rf=0.383的SOD同工酶带,感病自交系5005没有出现新的POD同工酶带但SOD同工酶谱变化复杂,有3条新的酶带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