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及其对策

被引:37
作者
陈莉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碎片化; 对策;
D O I
10.16095/j.cnki.cn32-1833/c.2009.02.001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碎片化是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化脱离了原有的、整体性的文化结构,成为缺乏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文化碎片的现象。随着农耕文明的消失和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是在全球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无形中也具有了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碎片化特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的表现、成因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碎片化的现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首先,要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现象,就要从整体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空间。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就是逆流而上,就是在商业、经济、都市化的潮流之中,又要超越这一潮流而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应当注意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并使之树立起一定的超功利的文化保护观念。此外,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中,还应关注文化主体与某一文化形式之间的情感联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浅析传统皮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J].
王英 ;
宋伟 .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7, (03) :25-29
[2]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刘魁立 .
河南社会科学, 2007, (01) :25-34+171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 [J].
戴廉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30)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