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於華北地區幾個抗銹小麥新品種的育成“農大36”“農大90”“農大183”“農大498”

被引:4
作者
蔡旭
張樹榛
楊作民
劉中宣
王琳清
丁壽康
机构
关键词
新品系; 蔡旭; 雄核; 抗锈性; 锈病; 育成; 抽穗期; 第二代; 水地; 抗寒性; 小穗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引言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工業的標誌下蒸蒸日上,為了支援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成就,對於發展糧食生產提出了互大的任務,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黄河以北地區每畝糧食作物產量要求在十二年内(1956-1962)逹到400斤的水平。小麥是華北地區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比重最大的一種,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解放以来,由於生產關系的改變,勞動組織的加强,生產力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着顯著的增加,但是產量不穩定的情况依然嚴重。其原因概括的說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春季的乾旱,從植株伸長初期起至抽穗開花期所出現的持續乾旱,引致植株莖稈矮小,分蘖多屬無效,穗部細小,籽粒因不正常的提前成熟而發育細小,因而產量顯著降低。1957年北京近郊的情形是最突出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52
页数:2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