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磷脂酸研究进展

被引:12
作者
潘颖
苏作军
机构
[1] 天津市大港区社区医院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血小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溶血磷脂是近年来脂类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溶血磷脂酸(LPA)。LPA由血小板、成纤维细胞、癌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泌,是一种多功能的“磷脂信使”,在多种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PA是血清中的正常成分,正常血清浓度为2~20μm o l/L,主要以与血清清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血栓类疾病及某些肿瘤中LPA可达2~3倍甚至更高。研究显示LPA是血栓形成早期的释放物。如果血浆LPA水平增高,就提示体内血小板可能处于活化状态,进而可能有形成血小板血栓(包括微血栓)的危险,另外,LPA具有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血栓产生的关键分子,因此,它有可能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物,标示血小板等细胞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该文综合了近几年对LPA的研究成果,从产生、代谢、生物学效应、临床诊断价值和实验室检测四个方面对LPA进行了总结,认为LPA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1LPA有助于医生判断体内血小板(及其它细胞)是否处于广泛活化状态,进而判断血小板血栓(包括微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医生进行干预处理的依据;2LPA可能有助于无症状微栓子(血小板源性)的诊断;3使临床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及疗效判断有了客观根据。因此,把LPA作为一项常规检查的项目,可能对微血栓早期形成创造有利的干预时机,减少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