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对话伦理

被引:29
作者
胡百精 [1 ]
李由君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互联网; 认同危机; 对话伦理; 交往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互联网以其强大的连接、交往和关系建构能力,为公共讨论和社会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通路、平台和行动空间。然而,互联网也呈现、放大和延展了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危机,一些公共讨论甚至加剧了社会疏离、分裂和对抗。因此,互联网社会需要建设与其交往潜能相适应的对话伦理。这包括双重任务:一是培育对话的程序伦理;二是构建对话的实质伦理。程序伦理强调以对话的观念、原则和试确立互联网时代的伦理基础,主张主体间性和交往理性,致力于营造平等、免除强制的理想言说情境,坚持可理解性、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等有效表达原则。实质伦理强调在对话中成就自我、互蒙其惠、促进公共利益和公共之善,致力于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的利益实现和价值协商。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Expansion of Ethics as the Tenth Generic Principle of Public Relations Excellence: A Kantian Theory and Model for Managing Ethical Issues.[J].Shannon A. Bowen.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2004, 1
  • [2] It's only words -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moral dialogue
    Drake, B
    Yuthas, K
    Dillard, JF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0, 23 (01) : 41 - 59
  • [3] 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M].(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陈圣生;涂释文;梁亚红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4]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
  • [5] 学术与政治.[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
  • [6]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
  • [7]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