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被引:95
作者
朱晓农
机构
[1]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香港
关键词
高调; 示爱; 表小; 小称; “昵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6 [现代词汇];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引入一条生物学原理———“高频声调表示体型小”来解释汉语方言中的小称变调和其他高调现象 ,提出小称调来源于儿语的观点。小称调从发生上说先有昵称功能 ,再有表小功能 ;从演化上看昵称功能先磨损 ,导致小称退化。所以“小称”(diminutive)应该叫“昵称”(affective)。本文认为发声态各异的多种小称调形式是独立发生的 ,不代表发展阶段 ,不过产生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为了突显或强化高调。儿鼻化和高调化小称是独立产物 ,儿鼻化早于高调化 ,但两者产生的理据却都是出于由怜爱婴儿所产生的联想。亲密高调论可以解释很多看似毫不相关的语言现象 ,如台湾“美眉” ,北京女国音 ,香港女孩名等 ;还可以扩展去解释某些躯体语言。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22+285 +285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南部吴语的小称 [J].
曹志耘 .
语言研究, 2001, (03) :33-44
[2]   早期粤语中的变调现象 [J].
张洪年 .
方言, 2000, (04) :299-312
[3]   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 [J].
庄初升 ;
林立芳 .
方言, 2000, (03) :236-242
[4]   “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 [J].
郭小武 .
中国语文, 2000, (04) :349-362+383
[5]   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 [J].
赵日新 .
方言, 1999, (02) :136-140
[6]   湖北大冶话的情意变调 [J].
汪国胜 .
中国语文, 1996, (05) :355-360
[7]   鉴江流域粤语的“儿”后缀和高升调 [J].
李健 .
方言, 1996, (03) :56-59
[8]   上海音系 [J].
朱晓农 ;
夏剑钦 .
国外语言学, 1996, (02) :29-37
[9]   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 [J].
邢向东 .
方言, 1996, (01) :52-55
[10]   宁波方言“虾猪鸡”类字声调变读及其原因——兼论汉语南方方言表小称义的两种语音形式 [J].
陈忠敏 .
语言研究, 1992, (02)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