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

被引:11
作者
王本孝
黄自丽
代产量
许平
机构
[1]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发病机制; 相关因素; 诊断;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情绪低落、自罪自责、睡眠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妨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严重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诊断与治疗等问题做一简要回顾。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卒中后抑郁的非药物治疗 [J].
赵尖萍 ;
郭道静 ;
郭丽红 ;
武慧君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0 (02) :162-163
[2]   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J].
郭敏 ;
李惠兰 ;
黄影柳 ;
蒋湘玲 ;
黄仕雄 ;
陈涛 ;
符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02) :101-104
[3]   卒中后抑郁诊断及量表的使用 [J].
孙鼎明 ;
袁勇贵 ;
张志珺 .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11) :916-918
[4]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 郭怡菁,杨玲俐,隋毓秀,张志珺.中国卒中杂志. 2007(11)
[5]   海马神经元再生及可塑性与抑郁症 [J].
孙奕 ;
张志珺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 2007, (03) :144-147
[6]   血清BDNF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胡永东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 (02) :77-79
[7]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江开达, 2007
[8]   Cerebellar dysfunc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J].
Sui, Rubo ;
Zhang, Lei ;
Min, Lianqiu ;
Yuan, Jing ;
Li, Xidong .
MEDICAL HYPOTHESES, 2009, 72 (06) :643-646
[9]   Extended evaluation of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subjec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J].
Ramasubbu, Rajamannar ;
Tobias, Rose ;
Bech-Hansen, N. Torben .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IE, 2008, 53 (03) :197-201
[10]   Poststroke depression [J].
Dafer, Rima M. ;
Rao, Murah ;
Shareef, Aisha ;
Sharma, Aparna .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2008, 15 (0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