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农业生态区CO通量的观测试验

被引:15
作者
卞林根 [1 ]
高志球 [1 ]
陆龙骅 [1 ]
汪瑛 [2 ]
谌志刚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广东省气象局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农业生态系统; 农作物混作区; 涡动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2001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55.16 g.m-2(14.19 g.m-2);农作物混作区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22.67 g.m-2(12.40 g.m-2);稻田白天吸收的CO2通量随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夜间放出的CO2在拔节期最高;农作物混作区CO2通量在整个观测期并没有显著改变;稻田和农作物混作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对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分析表明:白天稻田吸收的CO2通量与到达地面的光合有效辐射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中结果为数值模拟稻田与近地层大气CO2交换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28 / 8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能量收支、CO2通量模拟研究
    高志球
    卞林根
    陆龙骅
    丁国安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2) : 129 - 140
  • [2]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宋长春
    [J]. 地理科学, 2003, (05) : 622 - 628
  • [3] Estimating Co2 Source/Sink Distributions Within A Rice Canopy Using Higher-Order Closure Model[J] . G. G. Katul,R. Leuning,J. Kim,O. T. Denmead,A. Miyata,Y. Harazono.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1 (1)
  • [4] Comparison of eddy-covariance measurements of CO 2 fluxes by open- and closed-path CO 2 analysers[J] . R. Leuning,K. M. King.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