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三系孢粉优势组合带与我国东部各盆地的对比

被引:5
作者
杨祖年
机构
[1] 石油工业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流沙港组; 光极; 弗氏; 三孔沟; 早中新世; 组合带; 渐新世; 老第三纪; 组合特征; 晚始新世; 第三纪; 盆地; 地质构造; 灯楼角组; 中始新世; 麻黄粉属; 广东; 我国东部;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2.04.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日益进展,第三系孢粉化石资料也随之日渐丰富.笔者经过系统整理建立了广东第三纪十一个孢粉优势组合带,并通过对这些孢粉组合带的研究,与我国东部各盆地包括南海北部大陆架第三纪的古植物群进行对比.“孢粉优势组合”这一术语系沿用地植物学对现代植物群落中优势科,属进行统计的方法移用于地层中的孢粉化石,按百分比的最高含量作孢粉优势组合统计,并根据组合特征,用于鉴定地质时代.笔者认为从已知时代的地层中采用“孢粉优势组合”这一方法,不仅在鉴定时代、划分地层、进行区域对比;而且在反映古植物地理区内不同时代的古植物群面貌,回溯过去古植物群的演化历史等,均具有相似于“标准化石”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甘肃酒泉第三纪红色岩系的孢子花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 [J].
宋之琛 .
古生物学报, 1958, (02) :159-167+300
[2]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宋之琛 ;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8, (04) :107-118+188-197
[3]  
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M].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编.科学出版社.1978,
[4]  
广东植被.[M].广东省植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
[5]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著;.科学出版社.1976,
[6]  
孢子花粉分析.[M].宋之琛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65,
[7]  
海南植物志.[M].陈焕镛主编;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64,
[8]  
中国的植被.[M].侯学煜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9]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孢粉组编;.科学出版社.1960,
[10]  
中国各主要含煤地层的标准植物化石.[M].李星学著;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