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渐进式改革

被引:32
作者
戴永冠
许斌
刘炜浩
机构
[1]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2]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广州
关键词
后奥运; 渐进式改革;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存量; 增量;
D O I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08.01.016
中图分类号
G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研究近10年学者对后奥运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走向的不同观点。得出结论:(1)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越好,竞技体育成绩越好,举国体制更是倾向于渐进式改革;(2)后奥运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还会继续渐进式改革,并且方向会越来越明确,效果也会越来越好;(3)后奥运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主要依靠"存量稳定、增量发展";(4)举国体制"增量"的成长,既可能成为改革"存量"的一个有利因素,也可能成为延缓"存量"改革的一个条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竞技体育利益格局及利益运行机制变迁 [J].
黄毅 ;
高志红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4) :321-325
[2]   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J].
陈少坚 .
东南学术, 2006, (04) :161-168
[3]   从“十运会”中存在的问题引发的对“举国体制”的理性思考 [J].
叶丹 ;
陈建霞 .
安徽体育科技, 2006, (03) :4-6+13
[4]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对策研究 [J].
辛静 ;
常金栋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06) :53-55
[5]   改造研究思路与方法 重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探索 [J].
杨桦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5) :577-582
[6]   从学贯中西的视角把握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 [J].
肖天 .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04) :3-5
[7]   和谐社会与当前大众体育难以承受之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0周年之反思 [J].
张小林 ;
金育强 ;
唐丽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2) :4-6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研究 [J].
肖霞 ;
肖水平 ;
王公法 ;
肖国良 ;
Квашук.П. ;
Шушмки.А .
体育与科学, 2006, (01) :57-61
[9]   也说体育改革——兼议举国体制 [J].
朱国平 .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01) :19-21
[10]   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上) [J].
梁晓龙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