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

被引:29
作者
李香花
王伏林
陆青
徐才国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花药培养; 偏分离; 基因定位; RFLP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 5 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的突变位点 ,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 5 8S/15 14杂交组合的 F1 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 DH群体 ,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 pms1、pms3两对基因的控制 ,并根据分子标记分析选择第 12染色体是 15 14基因型、第 7染色体农垦 5 8S基因型的 DH系 DH80与农垦 5 8S杂交构建一个 pms3光敏不育单基因分离的群体。根据 F3家系的育性分离情况推测出 F2 的基因型 ,结合分子标记分析进一步验证了 pms3在第 12染色体上的位置 ,并将其定位在 RFL P标记 M36和 RZ2 6 1之间 ,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5 c M和 3.0 5 c M,为启动 pms3区域的染色体步查打下了基础。同时还比较分析了 RFL P标记在 DH群体及F2 群体中的分离情况 ,发现第 12染色体上 pms3区域在 F2 群体中正常分离的多个标记在 DH群体中发生了严重的偏分离 ,另外还发现 DH群体第 3、 7、 11染色体上的标记也发生了偏分离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变异性及其选育技术路线 [J].
何予卿 ;
陈亮 ;
徐才国 .
作物学报, 2000, (06) :879-884
[2]   水稻花药培养力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J].
何平 ;
沈利爽 ;
陆朝福 ;
陈英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1998, (04) :337-344
[3]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石明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2) :44-48
[4]  
Chromosomal regions controlling anther culturab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Masumi Yamagishi,Motoyasu Otani,Mariko Higashi,Yoshimichi Fukuta,Kiichi Fukui,Takiko Shimada.Euphytica . 1998 (2)
[5]  
A genome-wide analysis of wide compatibility in rice and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the S5 locus in the molecular map[J] . K. D. Liu,J. Wang,H. B. Li,C. G. Xu,A. M. Liu,X. H. Li,Q. Zhang.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7 (5-6)
[6]  
Chromosomal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F2 , backcross, doubled haploid, and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Y. Xu,L. Zhu,J. Xiao,N. Huang,S. R. McCouch.MGG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97 (5)
[7]  
Gametic selection in anther culture of rice ( Oryza sauva L.)[J] . E. Guiderdoni.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