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肌肉注射环磷酸腺苷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被引:4
作者
冯亚高
洪光祥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手外科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环磷酸腺苷; 神经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观察靶肌肉注射外源性环磷酸腺苷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高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1mg。低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0.1mg。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生理盐水。术后每日给药1次,共4周。术后4,8周时检测左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术后8周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8周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左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为(1.70±0.58),(1.26±0.71),(0.91±0.24)g;术后8周分别为(2.26±0.62),(1.65±0.16),(1.24±0.37)g],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术后8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3.54±2.65),(26.96±4.12),(19.83±2.74)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2.435±1.257),(1.867±0.566),(1.218±0.647)m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2.946±0.658),(4.537±0.932),(5.825±1.043)ms;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693±201),(1357±185),(876±124)个;髓鞘厚度分别为(1.149±0.138),(0.924±0.086),(0.633±0.105)μm;轴突直径分别为(1.045±0.150),(0.794±0.095),(0.512±0.138)μm],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靶肌肉注射环磷酸腺苷可促进周围神再生,高剂量环磷酸腺苷对神经再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环磷酸腺苷在大鼠脊髓背侧半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J].
陈向荣 ;
游思维 ;
金大地 .
中华外科杂志, 2005, (08) :517-521
[2]   蛛网膜下腔连续注入环磷酸腺苷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 [J].
陈向荣 ;
蒋辉 ;
金大地 ;
游思维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0) :4014-4016+4137
[3]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干内cAMP的水平 [J].
曹祖峰 ;
陈绍宗 ;
张盈华 ;
李跃军 ;
吕小星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