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

被引:9
作者
邹广文
常晋芳
机构
[1] 山东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日常化; 对立冲突; 精英文化; 日常生活批判; 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生产; 日常交往; 消费; 生产关系; 非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 与非;
D O I
10.19667/j.cnki.cn23-1070/c.1997.01.001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日常生活是个体生活实践,是人的本真存在的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和对象化形式,是人类存在之“根”。日常生活有四个基本层次:日常生存世界、日常交往世界、日常组织世界和日常观念世界。非日常生活指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人的自为自觉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和对象化形式,是人类存在之“叶”。非日常生活也分四个基本层次:非日常生存世界、非日常交往世界、非日常组织世界和非日常观念世界。日常的非日常化即日常生活的自觉化;而非日常的日常化指非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对立统一,即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是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的目标。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在现实文化层面表现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4 /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衣俊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3]  
日常生活.[M].(匈)赫勒(Heller;A.)著;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
[4]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胡塞尔(Hussrl;E.)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  
人的潜能和价值.[M].(美)马斯洛(Maslow;A.H)等著;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