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14
作者
鲁新
李丽娟
刘宏伟
张国红
丁岩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螟; 种植方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7.06.005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玉米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玉米不同品种清种、混种和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玉米清种区与混种区的玉米螟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得出,混种对降低一代玉米螟卵量有明显作用,比清种一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13%~45%。通过玉米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发生情况分析得出,间种向日葵的小区中玉米螟的蛀孔数和活虫数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认为向日葵可能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J].
鲁新 ;
张国红 ;
李丽娟 ;
刘宏伟 ;
汪洋洲 .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03) :241-245
[2]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扩散规律研究 [J].
王振营 ;
周大荣 ;
宋彦英 ;
王忠跃 ;
何康来 ;
张广义 ;
刘勇 .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01) :7-11